东体:中超实行跨年赛制是大势所趋,但却不能太着急
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节,中国足协对于联赛跨年的设想是“暂不考虑”,主要原因大家都清楚,无需赘言。中超联赛历史上虽有过跨年完赛的先例,但那是在赛会制、赛地放在长江以南城市的特殊情况下进行,而且2022年1月4日全部赛事结束,时间跨度不大,总体上没有给真正的跨年制提
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节,中国足协对于联赛跨年的设想是“暂不考虑”,主要原因大家都清楚,无需赘言。中超联赛历史上虽有过跨年完赛的先例,但那是在赛会制、赛地放在长江以南城市的特殊情况下进行,而且2022年1月4日全部赛事结束,时间跨度不大,总体上没有给真正的跨年制提
北方严寒的冬天里,球迷们裹着厚重大衣在看台瑟瑟发抖,球场草皮冻得硬如石板——这幅画面正是中超改为跨年赛制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。
日本J联赛宣布自2026赛季起全面改为跨年赛制,此举在亚洲足坛掀起的冲击波,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:据国内媒体报道,中足联也已着手探讨联赛跨年制的可能性。这场看似简单的赛制变革讨论,实则触及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核心困境。
据J联赛官方发布的消息,下赛季的J联赛将进行赛制调整,变更为跨年赛制。该赛季将于2026年8月8日盛大开幕,而最后一轮赛事则安排在2027年6月5日和6日这两天举行。
此项补助金旨在补贴那些身处日本降雪地区、因赛制变更为跨年制而受到影响的J联赛俱乐部。目前,J联赛为配合赛制更改已筹集约108亿日元资金,其中约50亿日元(约合2.3亿元人民币)将用于降雪地区俱乐部的设施整改。
国足那帮人啊,上场就11个,替补加起来撑死不到20个。就这么点儿人,你猜怎么着?按每人年薪500万算,20个人一年就是1个亿!这数字够吓人吧?但您先别急着骂街,咱掰开揉碎聊聊这钱花得值不值。
中国足球的荒诞剧年复一年上演着同样的剧本——世界先进的青训体系移植过来就沦为形式主义的空壳;重金聘请的外籍教练在别的国家队能点石成金,在中国却成了"水土不服"的背锅侠;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落地后总会异化为让球员伤痕累累的魔鬼训练。这不是方法论的问题,而是人的问题
点开之前,先想想:你20岁敢不敢领一千块工资,还得自己掏房租水电,只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?杜月徵就这么干了。西协甲马贝拉俱乐部给他开的合同,税后月薪一千人民币,俱乐部连盒饭都不管,训练完自己骑车去廉价超市抢打折意面。同队老大哥月薪五千欧,他只有人家的百分之三,数
作为中国足球发展的掌舵者,您们的每一个决策都影响着这项运动的未来。近年来,中国足球在职业化、市场化道路上艰难前行,而那些勇于探索现代化运营模式的俱乐部,正是推动改革的先锋力量。然而,我们遗憾地看到,某些创新之举不仅未得到应有的支持,反而因“异于传统”而遭受无形
凌晨一点零七分,手机弹出一条推送:送一个本土球员去五大联赛,中超就能多买一名外援,老板们瞬间清醒了。
近年来,关于中日韩三国组建东亚超级联赛的讨论不绝于耳。设想一个由日本J联赛、中国中超联赛和韩国K联赛各派出6支顶级俱乐部组成的跨区域联赛,采用主客场常规赛制运作——这一构想对中国足球发展的潜在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